村网通总站 澄江村 346141.nync.com 欢迎您!
2017-12-21 谭勇华 客家文艺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论军事才能,刘伯温远在诸葛亮之上。在民间神奇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在刘伯温的指引下,一介布衣的朱元璋得以登基称帝,并在皇帝的位置上游刃有余。大明立国后,朱元璋全面采纳刘伯温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治国方略,开创了大明盛世的百年基业。
可以说,没有刘伯温,就不会有大明。而刘伯温为什么有如此深不可测的谋略智慧呢?我们来谈谈刘伯温的成长时期的故事。
首先是刘伯温的家族,文韬武略,世代传承。刘伯温祖上是丰沛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刘伯温的五世祖刘集每天钻研奇门遁甲、五行八卦,能感悟到天地人事之玄妙,并且能够占卜寻找能出高人的风水宝地,于是举家从处州搬到了青田县的武阳村。刘伯温之父刘爚为人正直,才智出众,并且学识渊博、明理开通,因看不惯蒙古人对汉人的残暴统治,不愿卑屈于蒙古人膝下为官,淡薄名利,回乡隐居。刘伯温出生于元至大四年,即公元1311年。刘爚自己怀才不遇,对儿子当然是寄以厚望,刘爚认定这个孩子就是上应天命、为家族打下富贵基础的人,所以这个孩子取名为刘基,字伯温。
刘伯温天资聪慧过人,5岁时就由父亲启蒙识字,并且学习四书五经。据说他阅读速度极快,七行俱下,一目十行皆过目不忘。他的卜筮谭、风水课、星相课、灵棋课、谶纬谭都能得满分。12岁就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泰定元年(1324年),14岁的刘伯温入恬城府学读书。习春秋经,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尤其初学童生一般只是捧书诵读,不解其意。刘伯温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师见此大为惊讶,以为他曾经读过,便又试了其他几段文字,刘伯温都能过目而识其要。老师十分佩服,暗中称道“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一部春秋经,刘伯温没花多少工夫就学完了,刘伯温除了学习《春秋》和程朱理学外,还对诸子百家、天文、兵法等类型的书爱不释手。
在恬城府学三年后,刘伯温还师从元朝顶级理学大师郑复初学了一年的理学(郑复初也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老师),可以说刘伯温就是在郑复初这里淋浴理学思想的光芒。
泰定四年(1327年),刘伯温17岁,他离开府学,回到家乡武阳村。但是没呆多少时日,感觉踌躇满志,就去了石门书院。在石门书院学习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研究生,基本上靠自学为主,对于刘伯温这种天姿聪慧,求知若渴的人来说,自学像洪水般泛滥,除了深造正统的程朱理学之外,还学宇宙学(阴阳)、数学(八卦)、化学(道家的炼丹)、物理学(墨子的小孔成像、沈恬对石油的认知)、地质学(朱熹对化石的认知)、军事学(灵棋经)等等。
刘伯温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通,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刘伯温还在十分偶然的机会获得了“天书”——《石匣天书》、《六甲天书》以及《奇门遁甲》,刘基的虚心好学和出众才智,使他在这里掌握了丰富的奇门斗数知识,还对天文地理堪舆命相之玄黄五术也深研精通。回家后就在家乡出了名,大家都说他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有魏征、诸葛孔明之才。
公元1331年,刘伯温21岁,按理说,一个学贯五车、才高八斗的读书儒生应该去大都参加科举,但是那时期的元朝政权可以说是腐败透顶、病入膏肓,皇帝元顺帝居然天天与一帮出家人混在一起,并且沉浸于美色,不理朝政。当时元朝把全国划分为四等人种:蒙古人为一等人,色目人(西北少数民族)为二等人,汉人(主要指金朝统治的汉人)为三等人,南人(南宋遗民)为四等人,刘伯温就是南人。元帝国对南人苛刻统治,南人在科举考场上受人歧视和欺压,在官场中也没有地位,只能担任地方政府诸如秘书之类的虚职,所以刘伯温对仕途丧失信心。
既然暂时对考功名没有兴趣,又不愿意闲赋在家,那么,还不如踏遍山水,多学一些知识,刘伯温这样想着。而他在多年的求学生涯中深深体会到,风水地理对于改变人的一生命格与行程运势确实占有非常的重要的位置,于是,刘伯温锁定了自己还要深造的知识就是风水学了。
在此,我们简单讲一下中国的风水学。风水学又称为地理学、堪舆学,是传统五术之一相术中的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目的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地址、墓地建设等的方法及原则,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风水学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它把易学原理应用在了环境地理学上。使人印象深刻的风水格局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这是四个灵兽的名字,特是在阴宅的选址上,周围山峦必须要能跟这四个兽对应。古代帝王在选择阴宅时,特别讲究风水。风水专家认为,立坟安葬应该在有生气凝集的地方,只有经过特殊训练的风水师才能找到。他们寻找的根据就是山峦应该对应上那个四个兽。
但是去哪学风水学呢?博学多闻的刘伯温当然知道,江西赣南北部山区是历朝风水国师与地理名师的成长摇篮。风水祖师杨筠松当年在这里授徒传艺,使原来长期禁锢于皇宫密室的堪舆学广传民间,刘江东、曾文迳、胡矮仙、刘淼等堪舆大师均是杨筠松的真传弟子。而刘伯温如果要在堪舆术中想精益求精的话,那是非得前往江西不可。而刘伯温后来又探知,自己未婚妻富氏(刘家与富家联姻婚配已经持续了几代)的父亲之姻亲表叔谭宽正是当时赣南堪舆界中的顶级名师。
谭宽,本名谭仲简,讳宽,字敦素,世代耕读传家,家学渊源。谭宽是唐末风水祖师杨筠松所传最后一位徒弟刘江东的女婿谭文谟的第十八代裔孙,杨公弟子刘江东将勘舆术传给二子后,又传于他心爱的女婿谭文谟,但是刘江东的儿子虽然将勘舆术作为家传代代传下去,却名不见经传,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反而其女婿谭文谟倒是将老丈人的勘舆术掌握得很好,并且代代相传。到了谭宽这一代,他不但承学到祖传十八代堪舆秘旨,对于星象堪舆方面的功夫十分了得,且本身日常寄情山水,踏遍赣南各地寻龙踏脉,与人阡葬寻龙点穴皆能使主家后代发财添丁。在赣南有“地仙”之名号。谭宽作文章之才华亦颇受家传之深厚影响而造诣颇深。他撰写的《金函赋》、《天气一气论精注》及《堪舆总索》等堪舆专著,千百年来一直流传,供后人钻研。
刘伯温向来就是爱寻幽探奇,只要是名师,就是不远千里,踏遍山水也要寻求拜访。于是辞别家人,打点行装,独自一人来到赣南的于都县澄江村寻访堪舆大师谭宽。
当刘伯温按址寻找隐藏于深山僻野的澄江村,发现这里山色如画,森林茂盛,古木参天,鸟语花香,让人心旷神怡。近处田野阡陌,溪水潺潺,远处群山连绵,山峰秀丽,如莲花瓣似的群山怀抱之中自然形成一个盆地,一条曲折的小河将盆地分成天然的八卦形,风水环境别开生面。北边是良田百倾,南边是一座村落,村落四周筑有城墙,并且建有四大城门,城墙内围着几十幢青砖绿瓦之房舍,房舍雕梁画栋,宏伟壮观,村道曲径通幽,卵石铺路。村落建筑规模宏大,技术精湛,格调高雅,规划合理,令人叹为观止。村民过着归隐南山、赏菊篱下的悠然日子,仿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这就是风水祖师高徒刘江东亲自寻得的风水宝地澄江村呀!确实不同凡响,刘伯温非常惊喜,感觉来对了地方。
寻得谭宽的住处,在与谭宽一阵酣喧介绍后,谭宽看到刘伯温发髻高倌,形态稳重且谈吐不凡。虽然千里赶路,风尘仆仆,但那种仙风道骨、孤独落寞的神情颇使人动容。谭宽也是阅人无数之人,一见到刘伯温那独特的气质,加上本命俱有之涵养所反应至外表,让谭宽对于刘伯温的第一印象颇有好感,并且大有相见恨晚之势。便二话不说即刻答应传授刘伯温天文卜筮及堪舆精术。而这么快答应教授刘伯温堪舆术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谭宽之子并没有继承父志而学习堪舆术,而孙辈又年纪尚幼,谭宽此时已经年过六旬,担忧自己时日不多,恐怕堪舆精术失传。刘伯温虽为外人,但也是自己的表侄的女婿,远房亲戚也可视为亲人。而谭宽与刘伯温的交谈中得知他通天文,知地理,晓阴阳,知识面非常广泛,为人也正直厚道,把自己的堪舆精术传给他准没错。
谭宽把天文星象及地理风水之精华诀窍奥秘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刘伯温,并将其特有秘术——占卜世事吉凶之灵棋术也同时全部传授予刘伯温。刘伯温在澄江村一住就是两年,求知若渴,学习刻苦,把老师教的各种堪舆精术学得非常透彻。
而对于刘伯温师从谭宽学艺的经历,在古本《一粒粟》中记载有传承谱:“杨公筠松传曾文迳、刘江东、胡矮仙、李子华,曾文迳传廖禹,刘江东传谭文谟,文谟十八世孙谭宽传刘基”,意思就是:杨公教授弟子刘江东,刘江东将勘舆术传给他心爱的女婿谭文谟,谭文谟代代相传,传到了其第十八代孙谭宽手里,成为当时的“一代地仙”,并且“地仙”将勘舆术传给了刘伯温。
刘伯温在澄江村师从谭宽学艺的故事,历史记载虽然不多,但是当年谭宽教习刘伯温的住宅历经近七百年风雨洗礼至今依然屹立,坚不可摧。虽然残旧,但是古香古色的窗格雕刻细致;门楣浮雕图文并茂,尤为壮观;屋后的千年古樟仍然展现蓬勃生机;门口宽阔的禾坪接纳了无数先人及后辈的脚步;屋前月牙池从未干涸,贮水仍满,照映并见证了澄江村光辉的历史。如今这位千古帝师刘伯温与师傅谭宽早已架鹤仙去,但是他们把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信息、崇文重教的文化价值、还有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留给了我们。
谭勇华,笔名晨梦初醒,赣南客家人,现定居广州。私企业主,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爱好文学,上高中时开始发表诗歌,2005年以前在国内各大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随笔等各种作品20多万字。期间因艰辛创业停笔10年,现重新执笔,主攻散文,偶写诗歌。